1. 当前位置:
  2. 首页 > 政务信息 > 图片新闻
  3. > 正文

文化中国行·遇见非遗 | 阿合奇“00后”驯鹰人与鹰共舞

来源 阿合奇零距离 发布时间 2024-07-25 13:28 阅读

“手套戴好,胳膊要高高举起,别怕,鹰不会伤害尊重它的人……”7月21日,在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猎鹰场,游客们被牧民骑马举鹰的场面所吸引。在旁指导游客与鹰亲密接触的是铁木尔别克·居马吐尔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县级代表性传承人,00后的他自幼浸润于与鹰共舞的岁月中。


驯鹰人在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猎鹰场进行猎鹰表演。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宋海波摄

“从小我爷爷就告诉我,鹰和我们是朋友,也是我们家庭的一员。”铁木尔别克的爷爷库尔马西·胡特曼是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国家级传承人,目前已培养300余名传承人。在耳濡目染下,他10岁时就爱上了驯鹰。

阿合奇县地处高寒山区,自然环境较为严酷,而驯鹰人为得到一只心仪的幼鹰,需要攀登至山顶。他们借助绳索,手脚并用,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灵活穿梭于峭壁之间。“取鹰前我们会和当地林草局和文旅局报备,不会私自活动。”铁木尔别克介绍,当发现鹰巢时,只取其中一只幼鹰,若是巢穴只有一只鹰则不会取,以维护自然的平衡与和谐。寻觅幼鹰过程中,仅是攀登巍峨的山峰,便是一场对体力与意志的极限挑战,“以前常见的鹰、鹞、雕等飞禽,都可以择优驯养,现在驯鹰多以金雕为主。”


铁木尔别克·居马吐尔地(右)与爷爷库尔马西·胡特曼进行驯鹰。受访者供图

“带回来的小鹰只有五六个月大,需要驯鹰人用马、牛、羊肉一点点喂大。”铁木尔别克说,为了消除鹰的野性,驯鹰人采用“熬鹰”之术,将鹰眼蒙上,置于悬空摇摆的木棍上,通过不断晃动,让鹰逐渐适应,培养出与驯鹰人的情谊。

驯鹰训练通常采用模拟捕猎的方式。驯鹰人手持细绳,一端系着狐狸尾巴或兔皮制成的假兔子,模拟猎物在前奔跑,口中发出有节奏的“咔咔”声,猎鹰便会被吸引,激发其捕猎本能。一旦鹰捕获“猎物”,驯鹰人立即用“白食”(新鲜马肉或牛肉,经温水浸泡去血后切成小块)喂食,以奖励其表现。铁木尔别克说:“每天三四次训练,逐渐增加距离和高度,持续约15天,鹰便能初步掌握捕捉猎物并安全返回的技能。”

铁木尔别克·居马吐尔地(右三)进行驯鹰表演。受访者供图

自幼与鹰为伴的铁木尔别克,对“天空霸主”怀有深厚的情感。他深知,驯服鹰需要用心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一只倔强的鹰与人类心意相通。”

今年5月,阿合奇县猎鹰文化旅游季活动在苏木塔什乡猎鹰场举办,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我和鹰在一起时,感到生活充满乐趣。”铁木尔别克辞去在乌鲁木齐市的工作回到家乡,与爷爷同场展示驯鹰非遗技艺,“现在猎鹰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我也成为驯鹰表演的负责人,周围几个乡的80多位驯鹰人会定时轮流表演,年底还会分红。来看驯鹰表演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收入增加了,老鹰也吃得越来越好。”


铁木尔别克·居马吐尔地(左)与爷爷库尔马西·胡特曼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鹰的寿命长达40至70年,然而,驯鹰人与它们的缘分往往只有5到7年。“到了放鹰时刻,驯鹰人会将鹰喂得饱饱的,用酥油涂抹其爪子和喙,寓意着它们在自然中能拥有好运。”铁木尔别克轻抚着他的爱鹰,这是一只翅膀上带有一抹白色羽毛的鹰,他养了两年,取名“白肩”,“每次放鹰,驯鹰人都会带它到山顶,振臂一挥,鹰便展翅高飞,消失在蓝天之中。”

责任编辑:王倩茹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cf4bf61684a4ed9ab1895212f84be52
dd5f6725552d402bb3bc90c2874e9a41
解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