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 政务信息 > 政务要闻
  3. > 正文

“微工坊”开到家门口 “共富梦”走向“羊光道”

来源 阿合奇零距离 发布时间 2024-06-24 13:16 阅读

产业兴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才有保障,乡村振兴才更有后劲。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发农村产业振兴干劲,今年以来,马场立足强村富民目标,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综合运用“党建引领、人才治村、盘活资源、储备项目”等举措,理思路、创形式、提增量,扎实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走进马场博孜塔拉村羊毛纺织加工作坊,映入眼帘的是村民忙碌的身影,大家正在学习羊毛纺织加工机械的使用,车间虽然简单,但配套齐全。大家一边学习一边交流,一派繁忙景象。村民阿曼古丽是羊毛纺织加工作坊第一个报名学习的人,“加工作坊终于开在家门口了,走路几分钟就到。来这里上班既能照顾家庭,也能挣钱补贴家用。村里建的这个作坊也很人性化,农忙要回去,可以直接请假,不影响牲畜的养殖。家里多余的羊毛也都卖给了加工作坊,增加了收入。”阿曼古丽一边忙着手里的工作一边说,干劲十足。

“领头羊”带头学、主动学。“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看支部。”博孜塔拉村因地制宜,依托博贵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村办企业),积极打造羊毛纺织加工作坊,充分激发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领头羊”作用,不断形成村集体经济发展“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人人参与”的新局面。同时,采取“党支部+公司+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整合资源,努力提升规模效益,帮助更多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抱团发展中实现增收致富。据了解,该工坊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出资建设,并将在后期逐步扩大生产线,形成羊毛“收购、清洗、加工、纺织成品(羊毛被褥、羊毛背心、羊毛鞋垫、羊毛毡帽等产品)”的全过程羊绒纺织产品生产链。目前,羊毛纺织加工作坊已经落地并试运行,预计带动20余名群众就业。

“纺织+非遗”工艺精、质量高。工坊制作羊毛产品有自己的步骤流程和技术要求。先是将羊身上剪下的羊毛经过除杂、洗毛、去油脂等多种工序,特别是清洗羊毛这一步,考虑到大多数客户担心羊毛被有膻味,遂采用“机洗+手洗”的方法反复清洗,达到除污除味。再将羊毛经过精细弹花机、揉棉机等机器的加工,使羊毛纤维得到高质量的梳理,保证做成的羊毛产品质量好、贴身保暖、不易分家。最后交由妇女群众利用柯尔克孜族刺绣技术,加以缝制各种图案,缝制的羊毛产品美观、上档次。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中“非遗人才”的有效衔接,马场计划在博孜塔拉村建立集技能培训、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特色销售为一体的刺绣非遗工坊,把技能培训班“搬”到村里,面对面传授刺绣技艺,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家门口的就业、创业机会,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同时,不断开拓“非遗+产业”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依托“柯尔克孜族刺绣”的品牌效应,助推刺绣文创、研学体验、民宿餐饮、特色文旅产品等乡村绿色产业的兴起,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创业,奏响乡村振兴的“致富曲”。

“打造羊毛纺织加工作坊,是村党支部多次调研论证,结合村情实际,为村民开辟的又一条稳定增收渠道。该项目是原材料加工,技术要求不高,现在村民都是免费过来学习,多劳多得,时间也比较自由,而且能在家门口办,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就业。今后,我们将积极链接资源,通过巴扎超市、直播电商等渠道深入挖掘市场需求,形成更大的产销规模,带动农牧民创收增收,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博孜塔拉村党支部书记王首章介绍道。一座小小的加工坊,让村民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下一步,马场将继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作为主攻方向,盘活闲置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村集体经济‘多点开花’,不断发展壮大,让农牧民群众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挣钱的愿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马场党(工)委书记胡栓说。

责任编辑:袁永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55c6da6e6aaf4b01a797539615866d0e
c07ba9f756bb453384445cdadde4cd0c
解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