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兰汗·玉木日拜克:为非遗的传承而奔涌的“后浪”
来源 | 阿合奇零距离 | 发布时间 | 阅读 |
---|
时代在变迁,“中国猎鹰之乡”阿合奇县养鹰、驯鹰的技艺一直在传承,一代代年轻人接过父辈手中的鹰,奔跑在先辈曾经踏过空旷而深邃的山谷。
为使驯鹰风俗得到传承与保护,阿合奇县成立“猎鹰协会”。组织100名驯养猎鹰的牧民开展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驯鹰风俗)实地操作培训,在拓宽驯鹰人文化视野的同时,不断提升技艺水平。
2022年,当地投资1000万元,分两期对猎鹰场进行维修提升。在增加建设配套设施的基础上,阿合奇县还进一步完善保护措施,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范化、制度化,让非遗成为各族群众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各类非遗文化活动,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风采。
有力度、有成效的保护传承,让“后浪”爱上“非遗”,成为“非遗”传承的中坚力量,传续好非遗“接力棒”。
托兰汗·玉木日拜克今年10岁,从小立志成为一名“驯鹰师”。
青蓝同心,薪火永续。受父亲影响,托兰汗·玉木日拜克很喜欢猎鹰,并从8岁开始跟学驯鹰技艺,已有两年学龄的她,基本掌握熬鹰、养鹰技术。
托兰汗·玉木日拜克对“猎鹰文化”最初印象是:素有“猎鹰之乡”之美誉的苏木塔什乡开展的一次文化活动,看着一群猎手骑着快马,手擎猎鹰,疾驰而来。年幼的她,被惊心动魄的场面震撼到,她觉得猎手很了不起,驯鹰是很了不起的事。于是,她暗暗下了成为“女驯鹰师”的决定,一回家就不顾妈妈的阻止,让爷爷和爸爸给教她驯鹰术,并有模有样地模仿起猎手们的动作和神态。
“苏木塔什乡是猎鹰之乡,从小看到周围很多人驯鹰,觉得很壮观,那一刻,我决定跟我爸学习驯鹰术,我要学好、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一名优秀的驯鹰师。”托兰汗·玉木日拜克坚定地说道。
一到周末,托兰汗·玉木日拜克就往乡里跑,在老家跟自己的苍鹰见面、喂食,并倾听爸爸读《玛纳斯》史诗是她最大的爱好,她还经常跟爸爸一起来到乡里的猎鹰场,学习驯鹰、放鹰技巧。
“比起在县城的家里玩手机,我更喜欢猎鹰,它是我最亲近的知心朋友。”托兰汗·玉木日拜克笑着说道。
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在父亲的教导下,托兰汗·玉木日拜克变得越来越勇敢、自信、阳光,各种场合她都能从容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能淡定自若地手擎10公斤猎鹰。女儿的变化,父亲玉木日拜克·对谢巴依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虽然,驯鹰捕猎绝技一直以男性传承人为主,但是看到女儿坚定眼神、鼓起勇气,我决定好好带她学习这门绝技,培养她成为一个优秀的‘驯鹰师’。”玉木日拜克·对谢巴依说。
璀璨非遗在“后浪”的传承下“活起来”“火起来”“潮起来”,绽放新时代多彩繁花。
责任编辑:袁永军